注册会计师真的像传说中的那么难考吗?

作为一个用了整整四年时间拿下cpa的一名普通考生来说,我觉得有必要在这里吐槽一下我的考试经历。
我在一家市国资委下属二级企业财务部担任部长,由于对国有企业内部的一些争斗导致的资源耗费看不过去,萌生了离开体制的想法,可能干财务工作的都稍微有点抠门或者不忍浪费,也有不少自己的小心思,当时的真切想法就是你们斗你们的,我学我的,我要保持随时离开体制的能力。
于是,我开始了漫长的考试人生,白天利用一些零散的时间做题,晚上回家利用大块儿的时间听课,孩子当时上幼儿园,好在有人带,晚上也是跟我稍微玩一下我就要滚到书房里去学习了。这个中间的辛苦付出真的是太大了,常常为了一个知识点绞尽脑汁,常常为了完成当天的学习任务学到半夜。
我翻出了当时写过的微博,其中有一首打油诗是这样的,盛夏时节汗湿襟,奈何心静读书人,待过秋高气爽日,寒冬腊月侯佳音。自己给自己打气,自己给自己鼓劲,多少次想要放弃,多少次垂头丧气,也就走多少次自己把自己说服,重新投入战斗。
也写过一些调侃我这类考生的文字,比如这样的,夜深了,考生小王起身合上电脑,用滚烫的开水为自己泡制一碗冒着热气的老坛酸菜面。中国的会计更偏爱拉上窗帘,在黑暗中享受这独特的美食。注册会计师的考生口味清淡,他们往往不加料包,由脸颊自然淌下的热泪补充适当的盐分。他们相信,用这种方式,能够抹平用脑过度和熬夜带来的大部分忧伤。
我的周围有很多当初跟我一样信誓旦旦要拿下cpa的同学都相继离开了,带着解脱一般的微笑,每年极低的通过率和付出了极大时间和精力代价后的挫败感是离开的主要原因,熬下来的少之又少,坚忍顽强成为了考下去的必备品质。
2016年12月,我拿到了专业阶段考试合格的证书,会计78,审计69,财管68,税法79,经济法82,战略80了。分数一般,但每一分真的都是汗水凝聚的。
2017年9月参加了综合阶段考试,12月拿到了综合阶段考试合格证书,79.5分。至此结束,由于我不在事务所工作,也没必要去申请执业或者非执业。
这个期间的辛苦和面对的众多不理解,也只有自己最清楚,34岁到37岁这非常美好的四年献给了注册,家里的事,单位的事,考试的事,每天都忙得滴溜乱转,头上出现了丝丝白发,脸上也变得没有光泽,放弃了打球和聚会,放弃了闲聊扯淡等等所有耽误时间的事情。
我不知道这一切是否值得,但总算都过去了,我希望不仅算是完成了一名会计人的夙愿,更希望这能给我带来职业上的帮助。我的理想是像网校的老师们那样教书育人,用自己的专长和勤奋帮助更多像我一样为了梦想奋斗的考生。
以此回答,更是为了记录自己那一段不平常的时光。
不请自来,如有冒犯,敬请原谅!
本人18年过的综合,终于赶在35岁前结束了考试,拿到了全科合格证,回忆起本人的参考经历,可谓是走了太多弯路,现在写出来作为反面教材,供大家参考,并以我为戒,祝大家顺利考过CPA。
第一个误区,决心下得不够大。本人大二就参加过一场CPA考试,那会儿还是05年,本人辅修的会计双学位,赶潮流去参加CPA考试,那时认知能力弱到爆,会计啥的完全没有入门,一场考试下来结果自然惨不忍睹,并因此拒CPA千里之外,随后的大学岁月里避之三舍之外,对该考试产生恐惧感,说来也实在好笑。但07年找到的工作是财务,逼不得已参加考试,但当时考试的态度是维持自己的学习状态,不至于堕落,所以没下苦心学习,报3门考1门,觉得自己还在学习,就很不错了。这是大错特错,如果你决定考试,就一定要抱着过的决心,否则不如不考,如此我将岁月蹉跎到了13年,在接连拿到在职硕士证书和中级会计证书后,终于下定了死决心,一定要考过。并在同年通过了会计这一科。
第二个误区,切忌好高骛远,做超出自己能力外的事。14年工作遇到变故,闲置在家3个月,一直没找到工作,这种感觉无比难受。增加了我强烈的危机感,于是学习特别努力,借这三个月,于当年通过了3门注会,审计,经济法和战略,同时找到了一份新工作,而且十分受赏识,但基于自己骨子里强烈的危机感,以及过度自信,同年也报考了CFA,参加12月份的考试,并通过了了CFA Level one的考试。就此我就开始飘起来,在疯狂加班的同时,连续2年参加CFA2级考试均失利,同年也一同报考了
税法和财管,15年全面失利,16年通过财管,17年放弃了CFA,心态放平和了,不敢自视太高,全面准备税法,以防丢失时间窗口,17年终于获得了专业阶段考试合格证,并在18年参加综合考试,顺利通过。
所以我实在是走了太多弯路,而且我属于资质愚钝的那种人,走了这么多弯路以及愚钝的资质的我都可以考过,所以注会真的不能算难,一个是学习投入的决心和时间,一个是对自己考试能力和时间的准确评估,别像我这样,浪费太多时间。
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谢谢!
我名校会计学专业毕业,15年前毕业进四大事务所,第一年过了会计,第二年过了经济法,因工作太忙,第三年和第四年自我放飞。第五年要升经理,必须拿下注会。于是请了一个半月假,早上出去买二十个大包子,饿了就吃,饱了看书做题,最后三门全过,顺利通关。脸,变成了包子脸!总结:学习能力强,相关专业毕业或从事相关工作,屁股坐得住,脱产复习一个月过一门。现在非常6+1,听说单科难度降低但考试周期拉长,没考过不评论。去年心血来潮考CMA,刷题2000道高分拿下,想起当年包子,竟泪流满面,不是难,而是回不去的青春!
作为一个财会考证10年的资深考家,看到这个问题就忍不住回答。我是2年过专业,1年过综合,前后用了3年时间考完注会。
如果注会专业阶段不是考六门,而只是考一中任何一门,就很简单了。由此可见,其实注会考的是耐心,毅力。
考试策略
第一步,事先学习
因为注会的理论体系比较完善,所以建议每年出完成绩后11月份到次年4月份左右,可以先把去年的课件先听一遍,这时候可以先不用做题目,只是先过一遍课本什么的,如果报的门数过多,可以先会计,财务成本管理,审计,税法,经济法,公司战略按照这个顺序先过一遍,只是理解就行
第二步,正式开始学习跟做题
到了5月份出新书以后,这时候课件也开始更新新的一年就要仔细听课见,因为之前有基础,所以开到1.5倍速度也行,节约时间。一定要记住,每听完一章要做相关的习题。习题首推历年真题,其次是课本例题,最后是网校编的习题,如果不做题目的话,那就白学了
我是除了经济法跟战略以外,课件基础班只听了一遍,东奥轻一做了2遍。其他四第一遍不会很正常,需要反复练习。就拿财务成本管理来说,做了四遍题目,考了两次才过的,第一年考了56,第二年考了60多,估计中注协放水了,要不然按照估分我还是过不了。中性笔芯用了100多只每年,我是连综合一共考了三年,后期每天一根中性笔芯CPA,就是这么恶心,需要时间,精力。
第三步,回顾做模拟题
到了这一步离着考试大概还剩一个半月左右时间。基本上每章节课件都听了一遍或者2遍,习题也做了至少一遍了,你会突然发现,虽然全学完了,但是什么也不会,这时候不要担心,在做一遍习题,通过习题,再一次回顾课本,复习一遍考点,这一阶段持续一月左右。然后总结正本教材,尽量缩短到十几页考点,把课本读薄。大概还剩10左右时间,开始做模拟题,大概要持续5天左右。中华题目普遍难,大概做到50分以上,基本就能过了,因为考虑答题时间跟氛围,在考场上答题精力比较集中,也有效率。做3套就可以。剩下最后5天时间,就是回顾课本,看错题,然后上考场,祝你好运。
讲一下课件问题
说下视频,某宝网上买教辅一般都送课件,只不过课件更新的快慢问题,有的可能断更,这就比较坑,可以找专门倒卖课件的买,一门30最多吧。至于为什么花好几千买正版的,因为正版会有答疑服务,而且更新的快。我是一路买的盗版,课件视频一门15,综合花了120,加起来总工300的样子。不过我有个哥们一路买的正版,也过了,这东西分人吧。
关于考试科目搭配
一共考六门加一门综合,六门分为会计,审计,税法。经济法,公司战略,风险管理,财务管理。综合,分为会审税为一门,经济法,公司战略,财务成本管理这三门又是一门。
如果你是大学生,能全职考的话,最好是一次六门,因为这六门,彼此之间有很强的联系。如果不能的话,建议分三年考,其中会审税,为第一年。经济法,财务成本管理为第二年。第三年考综合,这是个理想状态。记住战线不要太长,注会考个四五年,自己都疲惫了,想想高中三年都很恶心,别说一边工作一边考证。
会审税搭配
优点第一这三门联系性很强,会计是审计的基础,因为你查帐,所依赖的标准就是会计。如果把审计比喻程成检查试卷,并且给企业财报打分是否合格。会计与审计关系,有点像,标准答案跟阅卷方法的关系,审计是教你如何查,你的要如何获取审计证据,如何查财报的错误。任何一笔会计业务凭证处理都离不开对应的税务,所以这三门联系很强,学好税法,对财务成本管理学习也很重要,因为财管许多关于时间价值计算都有涉税问题,如果不理解就会很痛苦。
第二这三门会审很难,是个拦路虎,如果先把这三门搞定,剩下三门问题也不大。关键在考综合的时候这三门是合起来一块考,对以后学综合比较好。
公司战略,经济法,税法搭配
经济法,财务成本管理,公司战略。这三门联系比较大,财务成本管理虽然在里面最难的。这三门的关系,其实是以公司战略为主线开展的,因为公司每个阶段不同的特点,以及发展战略,实际主要靠财务分析给出答案,比如像财管各种周转率,计算,各种项目收益测算其实都是为公司发展服务的。另外就是公司发展要符合法律规定,一般公司要符合经济法,如果要上市符合证券法,经济行为符合合同法。所以这三门联系很强。
最后再说下综合,上午会审税,是以审计为主线进行考核。下午三门是以公司战略为主线进行考核的,难度不大通过率很过一般可以达到百分之七十
如果想要获取更多财税知识头条关注5毛钱的CPA,一个专注于财会考证与实操分享的CPA

从往年的缺考率、通过率以及备考时间等方面来看,注会考试难度确实是有一些的,但也不要把它妖魔化了!
其实注会最大的难度来自于考生自身,如果拥有足够的时间,好的老师,坚定的意志力,你还会觉得难吗?不会的。任何一本证书,都有人可以拿到用最快的时间,原因非常简单,因为方法用对了!
还有部分人,在考试的时候完全是自学的,认为自己备考3个月就可以过注会。3个月拿下注会6科,注意是在零基础的情况下!注会虽然可以考过,但是注会还是有难度,凭着一颗赤诚之心去考注会的时候会发现在考场上睡着真的是太正常了!
建议题主一定要正视注会的难度,用科学的方法备考,注会的难度主要集中在专业阶段,专业阶段的6个科目你确实是需要一定的学习方法才可以通过的,如果你是零基础,建议还是跟着老师学习!这样可以提高一定的效率。
基础较好的专业学生最顺利也需要三年多才能考下这个证,当然不顺利的就很多了。4年的备考时间是很平均的中间数,通常很多考生就是卡在这个关卡。
注会再难也无外乎多理解、多付出、多思考、多记忆,这些才是拿下CPA的关键。希望以上回答能够帮助到大家!
注会是每一个财务工作者心里的梦,我也一样。考完注会已经有13年了,我是从2004年开始考的,用了4年的时间考过了注册会计师和注册税务师。我们当时是要考5门课。2004年我已经31岁,儿子刚刚一岁多,当时也是一边工作一边管孩子一边考试,我妈妈还是很支持我的工作的,大部分照顾儿子的工作都是妈妈在承担。当时工作很轻松,白天我基本就在单位听中华会计网校的课程,晚上会陪儿子。到了快考试之前的2个月会开始突击,找当地老师听大课,我不太喜欢做题,就是看书不停的看书,书基本上都是看了10遍以上。2004年报考了两门,过了一门,好像是经济法,这一年我还参加了注册税务师的考试过了税收代理实务、税法一,第二年过了税法,注税过了税法二、财务会计、相关法律。第三年过了会计,第四年过了财管和审计。考下来的感觉是,很难考,压力很大,整个注会的考试深度很深,考试题量也很大。很多次都想过放弃,可是不甘心,不想好不容易考过的科目作废。咬着牙克服种种困难,当时头发也是大把大把的掉,终于用了四年的时间考下了注册税务师和注册会计师。已经过去了十四年了,至今想起来,我还是很感谢曾经努力和拼搏的自己!注会考试锻炼和增强了我的抗压能力,使我的性格变得比较坚韧。
注册会计师考试作为一门职业能力考试,个人觉得难考的原因主要在于两个方面:
考试知识面广、深度有限
我以前参加CPA考试的时候,跟大家一样,觉得CPA考试为何如此的难,怎么老是考个50几分。不过回头想想,CPA考试不是学历学术考试,并不要求对特定知识领域做过多的深度研究。CPA考试更加注重实务性,所以知识面比较广、深度并不高。之所以大家觉得难,那是因为,既然是职业能力考试,就需要你有点从业经验,多数报考者应该都是毕业3年以内的,从业经验本来就不多,导致对深度不高的知识点缺乏理解,口口相传,就变成了史上最难考试。
正因为如此,我们经常看到好多大神一次性通过了好几门考试。这些大神要么是报考了好几次,失败告终,最后一次报考通过的;要么就是工作了好几年,对财会业务具有一定的经验,一次通过好几门考试。
备考时间长,复习时间短;
从4月底报考结束,到10月中旬参加考试,时间跨度5个多月,要怎样坚定不移的走下去,备考过程中没有一点点小目标来不断激励自己,是很容易就放弃的。另外一个难点在于报考人基本都是上班族,每周本来就需要工作五日,周末还有自己的家庭或个人生活,所以用来备考的时间特别有限。做好备考过程中的时间安排、设定一个一个小目标,是非常重要的。
过往的通过率情况
想要知道以往每门课程、每个阶段的通过率情况,可以去中注协官网搜索2018年8月发布的《2017 年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分析报告》或是私信我,从统计数据,可以看出,CPA专业阶段考试通过率在逐年提高。想想一个人坚持3-10年,并且是最好的年华去参加一个证书的考试,再不通过,那得多遗憾。所以只要坚持,最终都会有收获,只是早晚的事。
我是一名老注册会计师。考注册会计师确实很难。前几年是参考注册会计师总的合格率约为8%,难度就可想而知了。我认为关健是要有毅力,坚定伩心,根据自身学习的条件做好备考计划。一共6科,一次考2一3科,有两年时间拿下。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就一定考取。有志者事竟成!
本人机械专业,跨专业拿下注会、税务师、中级,说实话,注会考试本身不难,难的是战线长,毕业后很多人都是利用空闲时间备考,很难像学生那样专注,毕竟社畜的世界除了考试还有工作、家庭、社交等各种事物,如何在各种繁杂的生活中保持对注会的热忱,坚持不懈的付出努力,按部就班完成各科的备考才是注会之路的困难点。
这个考试很难,难到我辛辛苦苦花了两年时间才最终把注册会计师专业阶段合格证拿下。
在拿到合格证的一霎那,我心中甚至觉得如果我高中时能像过去两年复习注册会计师考试那样,精心制定好备考计划,按进度要求持续学习,并坚持到考试的最后一刻都不曾有一丝懈怠,那大学上清华/北大根本不是梦!
奉上我当时的学习计划以供参考,本人头条号有两篇备考经验分享文章,感兴趣也可以去看看。


本问题和回答均来自本站网友,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kaozh.com/question/2018